笔趣阁

爱上中文>青黄不接是什么季节是几月 > 第七章 你说爱情是什么(第1页)

第七章 你说爱情是什么(第1页)

“姐姐,你说什么是爱情?”

随着QQ的咳嗽声想起,林言秋的心脏彷佛漏了一拍,随之开始咚咚咚的狂跳,仿佛要跳出来似的。

这个QQ好友申请的号码,林言秋一眼就知道是谁。一时间,她有些失神,随之她有些不知所措,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加,还是不加?

可是,林言秋之前曾无数次想要加这个女孩子的QQ,很想问问她: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到什么地步了?如何开始的?图什么?……这些问题,曾无数次在林言秋心里、脑子里不停的浮现,在那数不清的失眠的夜里。

是啊,爱情是什么呢?在这之前,林言秋曾以为她所拥有的,就是爱情。

在和柏舟决定关系后,除了柏舟出差和上班。其他时间两人几乎是粘在一起,尤其是柏舟,恨不得和林言秋拴在一起,到哪都带着。林言秋有时候很不习惯,觉得柏舟实在是有些黏人,甚至是洗澡的时候,都要一起洗。

刚开始和别人合租房子时,这个习惯着实是把同租的一对情侣给惊着了:“你们洗澡一直是一起洗的吗?”

“嗯嗯,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两个人一起洗快一些。”

林言秋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们都心知肚明,压根节约不了时间,可能时间有时候还会更长一些。结果合租的时间一长,同租的那对情侣也慢慢被影响的一起洗澡了。

恋爱中的人不都是这样吗?就是恨不得时时刻刻在一起,在一起时又恨不得把对方揉进身体里。

即使结婚后,也和恋爱时一样,林言秋和柏舟只要在一起,就恨不得合二为一,日日恩爱。林言秋有时候都担心柏舟会不会因为消耗过多而伤身体根本。柏舟对于夫妻之事的信条是:“食色,性也。夫妻生活如同吃饭,每天能不吃饭吗?当然不行,一日三餐,一餐不能少,而夫妻生活一天一次,已经是很少了,不能减。”

林言秋其实并不是特别热衷于此,但是也并不是不能接受,也就随了柏舟。直到两人的女儿柏果儿出生,林言秋夫妻生活的时候有些不舒服,两个人慢慢的调整到了一周一次。

但是每天起床的时候,柏舟都让林言秋坐在他身上,他才起床,他一定要感受到两个人身体连接在一起,这种感觉是他一天精神动力的源泉。

林言秋那个时候是真真实实的感受到柏舟对她的那种生理性的喜欢,每次夫妻生活的时候,柏舟总是把他的身体贴得很紧,紧得林言秋都感觉真的要被揉碎了。“把我融进你身体里吧?我要时时刻刻在你身体里。”

柏舟的喃喃细语,酥酥麻麻的,林言秋那种被爱的喜悦和满足从脚底的每个毛孔,一直往上蔓延,蔓延到头发的发梢,溢出去,扩散到卧室、再填满整个房间。

尤其是白天,拉着窗帘,两个人相拥在床上,在黢黑的房间里,那种爱意和满足甚至能透过厚厚的遮阳窗帘、穿过玻璃窗,直达辽阔的天际。窗外无论是晴是雨,屋里永远春光旖旎。

后来林言秋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去外地工作,不过周末可以回家。柏舟特别开心,说小别胜新婚。那个时候柏果儿刚上幼儿园,每个周五柏舟带着柏果儿去车站接林言秋,在回家的路上柏舟和林言秋说着一周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柏果儿时不时的也插一下小嘴,妈妈妈妈的叫着。林言秋靠在副驾驶的椅背上,笑盈盈的望着开车的柏舟,时不时回头回应一下坐在后座的柏果儿,西斜的太阳光照进车窗里,黄色的光随着车子晃啊晃的,暖暖的。

这是不是爱情呢?

林言秋其实也不知道。对于爱情,林言秋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专家,至少是理论上的专家,和别人说起爱情来头头是道的。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一遇到感情的问题,都会咨询她。她还给别人代写过情书。

当然关于爱情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林言秋看过的书。

从小父母忙工作没人管,林言秋又不像妹妹言夏,天天在外面和同龄的小孩子疯玩,根本不着家。林言秋小时候就是时常在家看门的那个孩子。那在家里做什么呢?那个时候别说电子产品,连电都是时有时无的。于是林言秋就趴在墙上看报纸,那个年代报纸能够反映爱情的内容是有限的,也是传统的,但也就是这些报纸激发了林言秋看书的渴望。

小时候的林言秋是被报纸包围着长大的。那个时候的报纸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感觉特别多,每家每户的床底下都有很厚的一摞子。而且家家户户家里的墙上贴的都是报纸,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壁纸”

所以你想想看,当林言秋离开闭塞的山沟沟,去县城上高中的时候,看到街上琳琅满目的租书摊,那种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于是,林言秋一发不可收拾的钻进了书海里。开始读琼瑶、严沁、岑凯伦……高中时期几乎把整个县城的言情小说全给看完了。林言秋看的书很杂,很乱,名著也看,流行小说也看,有名的看,没有名的也看,写得好的看,写得不好的也看。

那个年代可能大家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对书的质量和内容要求不高,所以林言秋在她读书的那个小县城的租书摊上租的书良莠不齐。但无论是哪一本,都比报纸有趣、丰富、更加吸引人。林言秋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把那些书中的文字全都装进了自己的大脑里,尤其是关于爱情的。

在琼瑶的作品里,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甚至超越道德、伦理、责任。琼瑶爱情里的女主人公:热烈、大胆、纯粹、挑战世俗、不畏规则、只注重自己的幸福而不管给她人带来多大的不幸。看过《一帘幽梦》的都知道那句台词:“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可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

,非常直白的表达出了琼瑶“爱情至上”

爱情观。

严沁眼里的爱情,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爱情的选择往往建立在更多现实的基础之上,多了更多理性的分析:利益的权衡、价值的取舍,以及责任的轻重。在严沁的笔下,经济和权力是爱情的基础,爱情是为经济和权力服务的,这一点反映在她笔下的《灰色大厦》里:“婚姻是两本账本的合并审计,爱情不过是现金流量里的装饰性条目。”

岑凯伦笔下的爱情则认为认为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以去选择爱情,但不能为了爱情抛弃一起。爱情重要,但钱也很重要,一个人必须经济独立,情感才能纯粹。在爱情中追求平等和尊重,能够很好的平衡爱情和现实的关系。岑凯伦爱情中的女主人公清醒和独立,无论是情感还是经济,都不依赖他人。比如在《彩虹公主》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我的钻石我来买,你的真心请存进瑞士银行保值。”

就是作者的爱情观:我不需要你养我,爱情里我们是平等的。

在那个渴望爱情的年纪,但却没有爱情的实践。这些关于爱情的观念,林言秋并没有机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去验证,去学习、去重构,去形成自己的观念。但这些并不影响林言秋成为一个爱情专家。对于林言秋来说,不顾一起的追求真爱好像并没有错,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爱情也没有错,在爱情中追求平等独立更没有错。

那么什么是爱情?

如果从琼瑶的爱情观出发,既然柏舟选择了背叛婚姻,那么可能她和柏舟之间就不是爱情,至少是在背叛的那一刻,他们的爱情支柱就轰然倒塌了。可柏舟和那个女孩之间也不是爱情,因为柏舟其实也没有选择那个女孩,更别提为了她放弃一切了。

如果从严沁的爱情观出发,柏舟对家庭的责任和金钱的投入,可以肯定的说999是投入到了和林言秋建设的小家中。因为柏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年收入多少钱,林言秋是知道的,他并没有太多的钱投入到外面的感情中。顶多了,节日送送,偶尔请吃个饭,买点零食水果啥的。

如果从岑凯伦的角度来看,柏舟的背叛更像是对抗中年焦虑的一种手段,谈不上什么爱情。中年已婚男人,通过年轻的肉体去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证明自己仍有体力、魅力、生命力。而年轻的女孩通过中年已婚男人,获得甜言蜜语、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现在的情绪价值。各取所需,等价交换。

所以,你说什么是爱情?

当然,以上的那些话,林言秋只能说给自己听。对于什么是爱情,林言秋并没有自己的答案。

林言秋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在感情上粗线条的人。从小因为成绩好,人长得不是很惊艳漂亮,但是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很招人喜欢。在初中时一直有一个男孩子撩拨她,不是坐在后面踢她的凳子,就是经常开她的玩笑,那个时候林言秋觉得这人很讨厌,就不想理他。可越不想理他,他就越是经常招惹林言秋。

直到后来林言秋到南方上大学,这个男孩子在北方上大学,过暑假回到老家的时候,小时候的小伙伴聚在一起说笑,林言秋才直到这个男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喜欢她。

还有就是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组织第一批录取的同学到学校来聚一聚,学校进行表彰。聊起来各自填报的高考志愿,有一个同学才惊讶的告诉她,有个同学和她填报的志愿一模一样,简直像抄的一样。不过,那个男孩子没被第一志愿录取,被调剂了。林言秋这才后知后觉,发现那个男同学可能是不是暗暗的喜欢她。

因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个男同学曾问她报了哪些学校,她就把志愿告诉了他,没想到他会和自己填的一模一样。

林言秋也想起来一件让她困惑的事情,大概是高二的时候,那个男同学换座位坐到了林言秋的前面,然后有一天突然转身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什么意思?”

林言秋当时就觉得蛮奇怪的:这位同学可是班上有名的百事通,特别爱看课外书,从军事到武侠,看的书很杂,所以懂的各种知识也很多,同学们不了解得都会问他,他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当时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很耐心的给他做了一个解释。

如今看来,他是不是在用这句话向自己表达他喜欢自己?可能这个同学还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向她表达好感,可她能想起来的只有“弱水三千”

那件事。

那个男同学是不是真的喜欢过她,或者说只是美丽的巧合,这成了林言秋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想起来觉得美好的不解之谜。

你看,如果说起爱情,林言秋除了柏舟,经历的也就是这些,有的有尾无头,有的有头无尾,反正就是没有过程。在爱情的故事里,林言秋一直是个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

你说这样的林言秋,如何能说清楚什么是爱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