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沐阳确实聪明,但也勤奋。
还不到三岁的孩子,刚启蒙识字,他要背汤头歌全靠了朱玲玲一句句的教。
朱玲玲有一种感觉:自己也重新上学堂识字了。
值得欣慰的是,儿子真的记性很好,手把手教一遍就能记住。
在肖家人看不到的地方,儿子缠着她教识字,教汤头歌。
“沐阳,你想做学问考科学做大官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娘的人有这样的心理都很正常。
朱氏知道三婶黄氏一直努力让儿子朝这个方向展,朱玲玲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她是肖家下一代的长媳,肩负着未来当家主母的重任,有些事儿得顾全大局,只能心里想不能说出来。
“娘亲,当大官有什么用?”
对肖沐阳来说,除了吃外就是认识药材,制药丸,挺好玩儿的,关键是姑姑还会扬表自己厉害,这多好啊。
小小年纪的他是在蜀地出生的,这两年多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病人。
时常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盯着那些被家人扶着或弯腰驼背一脸痛苦模样的妇人进门,姑姑给看诊抓药或针灸后脸上就有了感激和笑容,或者直夸姑姑医术好,不再那么疼了。
在小孩哥的眼里,姑姑简直就是神仙,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能让人瞬间心情好起来,这得多大的本事啊。
“当大官就是在朝廷上当差……”
一时之间,朱氏竟然说不上来当大官的好处。
说成为国之栋梁吧,事实上除了开国皇帝那会儿,那些一起打江山的人是国之栋梁外,余下的也没几个有好结果。
在朝堂上文争武斗,不是你整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一不小心就得全家进大牢,或者砍头或者流放,就连当太医院院的肖老爷子都没能避过这样的灾祸。
算了算了,还是当一个大夫吧。
就这么一瞬间,朱氏决定不再给儿子灌输当什么大官的想法了。
“娘亲,儿子要学姑姑,要制药要治病,要当一个很厉害的大夫。”
“好好好,当大夫,来吧,娘又教你学识字。”
想通了的朱氏这一次是认真的教儿子了:“不过,孩子,咱们还小,今天学了这一页就不学了。”
“不好,沐阳要多学,姑姑抽问的时候才能回答得上。”
朱氏……要命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玩儿只知道学呢?
当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还是二妹妹太会夸奖,将一个小小的孩子逼得这么上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肖家人不知道肖沐阳背后的努力,在春暖要准备启程去漠北的前一天黄氏迎来了她要的好消息。
“你说什么?”
许氏愣了了下,这消息有点突然啊。
“大嫂,这是我母亲的来信,她考虑到姝儿不小了,又是娇养长大的孩子,去别人家里怕被欺负,所以让我将姝儿送黄家去。”
“送回黄家我没意见,但是,姝儿的婚配得另有其他人才行。”
许氏气得不轻:“三弟妹,你糊涂了不是,好好的姑娘,怎么能送回娘家给你侄子当妾室,我们肖家的家规置于何地?”
肖家有家规,男不纳妾,女不为妾。
想不到黄氏出自书香门第,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才女,却要做出让亲生女儿送回娘家为妾的丑事。
“是啊,弟妹,咱们家的姑娘不至于这么差的,犯不上送出去被人作践。”
徐氏一向不多言语,这一次也是看不下去了。
“当初肖家出事的时候,你也没有抛下她们不管不问,而是选择了和我们一起回蜀地,这次怎么就……”
徐氏耐心的劝解:“现在咱们家日子也算是过起来了,有吃有住有穿的,姝儿要谈亲事也容易……”
“大嫂,我们家姝儿不比大姑奶奶有本事,就算被人休弃了还能得了皇上赐婚嫁一个怀远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