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我舅舅家 > 第283章 盐的问题(第2页)

第283章 盐的问题(第2页)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渝州城的各个街头巷尾就已经热闹非凡。

卖早餐的小贩们挑着担子推着车,在路边摆开了摊位,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豆浆等美食散着诱人的香气。

上班的工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买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而在各个工业园门口,小商贩们更是忙碌不已。他们摆开了各种摊位,贩卖着各种生活用品、小吃、水果等。

随着夜幕降临,渝州城的热闹并没有丝毫减退,各个夜市里灯火辉煌,人来人往。

小商贩们在这里摆开了烧烤摊、小吃摊,各种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现在厂矿的工人可都是高收入人群,而且工厂固定的工资让他们不存在朝不保夕的问题。

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商铺伙计或小贩,他们更舍得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花钱。

有人嫌宿舍拥挤不堪,想在外面租房子住在的自在。

有人嫌饭堂的口味不合口味,想自己吃路边摊或者偶尔去趟饭店。

有人觉得空虚寂寞冷,想找个姑娘谈谈感情,或者去青楼释放一下。

如此一来数万的工人带来庞大的需求,拉动了整个渝州的消费旺盛。

当然经济的繁荣也不仅表现在需求端,随着煤铁产量的增加,木兰商行在开始批量出售煤铁。

煤矿现在的生产采用的是炸药加俘虏,开采成本自然是低的。

而钢铁采用的是工业化大生产,成本自然比过往地上一大截。

为了保障供应,同时避免对区域造成太大冲击,因此价格也只是比以往稍稍降低。

这些质优价廉的原料,对于渝州城的小作坊敞开了供应。

如此一来,渝州的大小铁匠铺打造的各种铁锅、锄头、镰刀之类的东西,开始远销到了外地。

消费和生产的旺盛,自然带动对用工更大的需求;而更多的工人进城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和消费。

其实也不仅是渝州,附近的夔州和达州由于军政管理的变化,整个社会也呈现了更多的活力。

毕竟过去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在地主和富户手里,这些人整体的消费能力也就那样。

地主也不可能一天吃八顿饭,最多多穿几件衣裳。

而过去没有多少田产的贫困家庭,有了土地和房子后;无论是对锄头镰刀这样的农具,还是柴米油盐这样的生活物资的需求自然都更加的旺盛。

感觉经济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然而让司马枫没想到的是,在食盐的供应上居然出现了问题。

话说从凤山之后,司马枫实际上就没怎么对“盐”

这个不可或缺的物质过愁。

毕竟作为这个时代最普通的矿产品,只要有钱哪里都能买到。

实际上无论是海水晒盐,还是卤水蒸盐在这个时代都是成熟的工艺。

同时由于原料充足、人力低廉在这个时代,食盐的产量和成本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食盐作为小农经济时代,普通农户最不可或缺的物质,大济却实行了严格的管制。

数百年来,大济采用了产盐定员、支盐定场、盐场定额、控制产销的一系列办法,严格控制了盐价。

盐场产盐由均由官府统一购销,按五百斤为一引计算,每引给工本米一石,然后按引卖。

官盐卖的对象是计口配盐的指定盐商,他们要按规定以实物或钱钞习买盐引;再执引到指定盐场支领食盐,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后,在指定的州县贩卖。

由于大济对食盐的管控,让盐这东西的价格一直是粮食的价格的十倍,甚至是数十倍。

于是乎,白花花的食盐就成了大济吸食毒品民脂民膏的最有力的工具。

之前在凤山和乌阳,颜国章起初没少为盐的事情愁。大都是通过当时的教众,乔装打扮一番在多处购买。

直到后来罗有旺这些水师的加入,才彻底解决了太宁军吃盐的问题。

当然这些常年在西江上游荡的水鬼,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走私。

毕竟这么暴利的商品,无论是生产还是贩卖都有地下渠道。

就算是强如21世纪的天朝,决定珠三角猪脚价格的永远是大鹏湾和伶仃洋上,大飞和海警缉私船的博弈。

所以无论是在西江还是在济江,走私盐的大小船艇就如同过江之鲫一样,川流不息。

实际上偶然的走私主要依靠运气,而大量长期的走私靠的就是行贿。厦门某处的红楼就是这么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