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进入车厢,在宝玉的意示下,向北静王跪拜:“草民秦钟拜见王爷。”
在车上,北静王就看到秦钟与众不同,近前一看,人品出众果然出众,与宝玉不差上下,只是身上多了一种女儿之态,想必在家中极为宠爱之故。
北静王当下就极为喜欢秦钟,就说道:“嗯,坐下吧。”
北静王水溶还是那样随和:“你叫秦钟?家里情况如何?”
秦钟回道:“我父讳名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母亲早亡。现只与父亲两人过日。前两月承贾府厚爱,跟贾公子一同入其家塾学习。”
接着北静王又问了其他一些问题,秦钟都答得极为得当,当北静王问及他有何抱负之时,秦钟回答说:自己只恨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所想。现只有利用当前机会,全力求学,以便日后能得到报效国家的机会。
秦钟此番答话,一扫儿女之态,有大丈夫处身立世之形,深得北静王赏识,最后,北静王说道:“按你说来,你父年事已高,而你却还小,家境也算是平寒的了。能有此志向,也颇为难得了,回去跟你父亲说说,如果他愿意,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这次,秦钟不等宝玉吩咐,翻身下拜,说道:“早民承受王爷厚爱,虽百死不能酬谢王爷的恩情。只能以自己的努力,用行动来报答了。”
宝玉也极为高兴,这样一来,秦钟一生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宝玉也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了秦氏姐弟的命运,使宝玉对未来人生的信心更大了。
北静王转而问宝玉:“听说你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石,衔的那宝贝现在哪里?”
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
贾玉忙道:“众人虽都如此说,只是我一直未曾试过。”
北静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北静水溶又道:“只是一件,宝玉你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你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你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你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宝玉道:“我必将牢记王爷教诲,不敢忘了学业,如有请教,一定登门拜访!”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承你营救,出门仓促,竟无敬谢之物,此是前日圣上亲赐的香念珠一串,权为贺谢之礼。”
宝玉忙道:“早民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