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隽看着他:“就在昨日?”
“正是。”
孙乔触到司马隽的目光,忙道,“母亲和我都以为父亲此举颇为不妥,辜负了庾公子。可父亲说却说,庾公子并非是真心为了帮我们。他为做的这些,不过是因为当年答应过祖父,为了顾全名声,不好食言。他将我们支到历阳去,正好能甩了包袱。今日,父亲就要带母亲和我搬离庾公子的宅子,回到孙家。”
司马隽沉吟片刻,道:“庾公子怎么说?”
“庾公子不曾说什么,只说父亲既然有了决断,便由父亲之意。”
孙乔道,“我想着,今日辞别了世子之后,便给庾公子府上,向他赔罪。”
“庾公子非器量狭隘之人,此事既是令尊的决断,便与你无干。”
司马隽道,“方才你说,令尊对庾公子有些成见。这些意思,都是令尊自己所想所得?”
“庾公子每回造访,确实都劝父亲不必执着于留在建康,所以父亲才有了成见。”
孙乔道,“不过我以为,庾公子所言确实在理。父亲在建康人生地不熟,便是得了职缺,也难有出头之日。为长远计,听从庾公子的劝告,不失为正道。且祖父看人从来不错,庾公子得他盛赞,必定不是那嫌贫爱富之人。否则,当初他听闻了我家之事,只作不知便是了,又何必费心费力,亲自将我们家接去安置?”
司马隽打量着他,问:“得亏你年纪小小,竟这般知情识礼。你祖父在天有灵,必定欣慰。”
孙乔颇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世子谬赞。”
司马隽喝一口茶,道:“你是家中独子?”
孙乔忙道:“不是,我还有一个阿姊。”
司马隽抬起眼睛。
“阿姊?”
“正是。”
孙乔答道,“我阿姊名唤孙微,今年刚满十八。”
“孙微?”
司马隽缓缓念着这名字,“是采薇的薇?”
“是见微知著的微。”
孙乔说着,颇为自豪,“这名字,是我祖父为她取的。”
“见微知著?”
司马隽微笑,手攥着茶杯,“想来,她的长相必是与你相似?”
孙乔想了想,道:“我看不出来。不过我家乡的邻居们都说,我与阿姊的眼眸十分相似,随祖父。”
“哦,”
司马隽颔,“你先前不曾提过你这位阿姊,想来,她不曾来建康?”
“确实不曾。”
孙乔说着,神色有些落寞,“阿姊出家了。”
“出家?”
孙乔道:“约摸是去年三月,阿姊在海边玩耍,被海浪卷入海中。而后虽然被人救起,却一直昏迷不醒。幸而后来有一位青城山来的女道路过,做了一番法事,竟是将阿姊救醒了。不过,那女道对父亲说,阿姊命中犯煞,唯有随她出家几年,才能将煞气克化。于是父亲在她的劝说下,同意阿姊随那女道云游,说五年之后便回来。从那时至今,我已经快两年没见过阿姊了。”
“原来还有这缘故。”
司马隽沉吟,“我记得安宁就在海边。你阿姊在海边长大,竟不会凫水么?”
“不会。阿姊并不喜海风黏腻,故而不常去海边。她这是随了祖父。祖父从前曾说,阿姊生来就不该待在安宁。虽然是句玩笑话,但阿姊确实颇有志气,言语行事,也与她周遭的同龄女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