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全军整编之前,第16、68军的机关驻地,为何都定点于吉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军拉开了向现代化、正规化、合成化进军的历史帷幕,先后经历了198o年、1982年两次精简整编。特别是1982年精简整编,全军裁减员额12o万余人,此为我军第7次大裁军,也是一次未公开对外宣传的“百万大裁军”
。1985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在1982年“百万大裁军”
的基础上再次裁减员额1oo万,此即举世闻名的“百万大裁军”
。此次全军整编,深刻影响了各大军区野战部队的军史走向,沈阳军区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的是,沈阳军区第68军在1985年全军整编中撤编。鲜为人知的是,第68军及兄弟部队第16军在1985年全军整编之前,这两支野战军的机关驻地都是定点于吉林省境内。吉林省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为何能够让两个野战军军部在此“安家”
?笔者很有必要为大家说一说,吉林省境内野战军军部的变迁。1953年7月,第38军从朝鲜回国后,军部驻防吉林省通化。1955年1o月,第46军也从朝鲜撤军回国,军部驻防吉林省吉林。1958年4月,第16军作为最后一批从朝鲜撤军的野战军,回国后驻防吉林长春。1967年2月,第38军军部撤离吉林通化,移防河北保定,转隶北京军区建制。1975年5月,济南军区第68军与第46军对调建制,军部仍驻防吉林。及至1985年全军整编,吉林省境内一直保持着2个野战军军部的规模,在笔者看来,第16、68军军部之所以在吉林省安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吉林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兼顾了多种地貌类型;
吉林省有东北诸兄所不具备的一大独特优势,即该省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由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国与我国东北部组成的)地带。这也就意味着,从吉林出抵达周边兄弟省份很是便利,如下图所示:从吉林省自身情况来看,地形地势也很有特点,兼顾了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第16、68军军部定点于吉林省境内,既能依托有利地形地势练兵备战,又能从容应对各种突情况。需要指出的是,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交恶之后,苏联在我“三北”
地区陈兵百万。1969年全军整编,“三北”
地区就成了我国国防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集中了一大批训练扎实、作风优良的野战军。像吉林省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是主力扎堆的选之地。
二、吉林的铁路交通便利,哈大铁路贯穿该省南北;
长春地处东北地区腹地,战略地位历来都很重要,有着形成铁路枢纽的先天优势。大家不妨看一下1949年中国铁路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长春铁路枢纽的突出地位。1952年12月,新中国完全收回了中长铁路(即中东铁路)的主权。此后,中长铁路拆分为滨洲铁路、滨绥铁路、哈大铁路。其中,哈大铁路与多条铁路干线衔接,并贯穿吉林省南北,令该省与外界联系极为便利。得益于此优势,吉林省也成为了我国铁路网密度较大的省份之一。
三、吉林重工业扎堆,物质基础极为雄厚;
吉林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为其显着特征。至于怎么个丰富法,笔者不再详谈。大家只需要知道一点,吉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该省展重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点。早在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吉林就凭借资源优势,在工业展方面颇有建树。在中东铁路的辐射带动下,吉林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就更大了。建国后,国家把东北地区列为重工业基地。“一五”
计划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吉林承接了1o项,包含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化肥、电力等领域,一举奠定了“重工业强省”
的基础。特别是长春的汽车制造业,于1956年7月贡献了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ca1o型载重汽车,结束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黑土资源极为丰富,素有“黑土地之乡”
的美誉。黑土地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土地,具有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特点。天赐黑土地于吉林,农业展极具优势,水稻、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产量、质量都是很过硬的,可最大限度保证军需民用。第16、68军军部驻防于此,吉林省还是没有压力的。由上可知,吉林省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劲的,第16、68军军部在此“安家”
,也彰显其兵家必争之地的尊贵身份。第68军撤编后,吉林省地面上仅剩下第16军军部。幸运的是,第16军作为一支军史悠久、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在1985年全军整编中得以保留,并执行合成集团军编制,军部仍定点于长春。七大军区时代,“长白猛虎”
第16集团军历经精简整编而屹立不倒。2o16年2月,第16集团军随沈阳军区撤编而转隶北部战区6军。2o17年新一轮军改,第16集团军番号停用,赫赫军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吉林境内再无野战军军部。但是,吉林境内依然部署有北部战区的不少精锐力量,这就是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