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下车与人打招呼,慢了一步,赵琮也跟着下车。
不知道是上车太顺遂让他轻忽了,还是骑车累了,下车的时候,他的脚竟然被车梁挡住了,自行车晃了晃就要摔倒。
偏偏小可颠了一路,腿脚都麻了,根本动不了,想跳车逃命都做不到,只能紧紧抓着车座,闭上了眼睛。
她感受到车子猛地向里侧摔下去,却没有随之而来的疼痛。
睁开眼睛,小可才现,赵琮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还挂在车梁上,却愣是用颇为搞笑的姿势把车子撑住了。
“嗳,聪聪,你的腿没事儿吧?”
赵莉忙忙地支好车子过来察看。
她接过自行车,想伸手帮忙,赵琮已经自己把挂住的脚解救了。
他双脚站在地上,又是一个长身玉立的俊秀……小少女。
小可也终于踩棉花一样,拖着木木的双腿从自行车上爬了下来,转眼看到赵琮站的格外笔直的身体,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张会计打过招呼,就急匆匆走了,临走丢下一句话:“赵莉,有你一封信。”
公社邮电所负责几十个大队的信件投递,邮递员一般是把信件送到大队部,再由大队部转下去。
赵莉答应着,把自行车推进家门,小可龇牙咧嘴地捶着麻木的双腿,一边自动请缨:“妈妈,我去给你拿信吧。”
大队部就在旁边,赵莉也不担心小可出什么事,爽快地答应了。
腿麻之后,血脉恢复过程有两三分钟很酸爽,小可咬牙等到那股子难受劲儿过了,抬腿就往大队部跑。
小可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大概是受了六岁身体的影响,她如今行动起来都是蹦蹦跳跳的,越来越像个六岁的小孩儿了。
一路跑进大队部,小可拿了赵莉的信,先好奇地看信封的落款地址:海市。谢。
咦,是妈妈的亲戚?还是朋友?
她一路跑回家,把信交给赵莉,很自然地贴在赵莉身上,看她撕开信封,取出了里边的信纸。
看到抬头:赵莉你好,字迹遒劲,看起来是个男人写的呀。
小可心里念头一闪,随即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不该偷看别人的信件,忙不迭地跑开了。
好在,赵莉看完信后,很坦然地与家里人分享:“是谢覆写来的。他已经进了厂子上班……”
“小谢呀!”
王绣说起来很熟稔,想来也是认识的,“那孩子年前就回去了,工作安排了就好。听说好些回去的工作没个着落,也挺让人着急的。”
小可默默地听着,大概拼凑出了谢覆的身份:这个人也是从海市来的知青,只不过,没在农村安家,75年底想办法回了海市,还安排了工作。
上山下乡运动前后持续了近二十年,据后来统计的数据,约有12oo-18oo万城市青年被卷入了这场运动之中。
下乡知青有一部分像赵莉一样,在当地结婚扎了根,也有一部分66续续通过各种方法返城。
最开始,返城知青必须有工作单位接收,到了75、76年,政策渐渐宽松,知青返城即便暂时没有接收单位,也不会强制遣返了。只是,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户口和粮食关系等等也落不下,处境非常尴尬。
小可偷偷观察王绣,见她脸上一派平静,说起知青返城的话题来没有一点芥蒂,心中暗自琢磨,不知道老太太是真的心胸大度,还是因为赵莉如今有了工作,她不必担心赵莉返城了。
说完谢覆工作安置的事情,王绣又问了一句:“小谢有没有说,小可姥爷有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