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熙元年,六月中。
太祖昭武帝的灵柩在建康鸡笼山陈氏陵园安葬后。
花弧率五百御林军护送先帝后宫皇后妃嫔、云中夫人及两位太皇太后从建康来到了武陵郡,庾攸之在城外迎接。
花弧遵照两位太皇太后之命,就此止步,跪拜告辞后,率军离去。
庾攸之带着手下,驾着乘舆来到武陵郡西边的崇山峻岭中。
幸好留了个七旬老汉在洞口守候,否则还真是找不到。
经一路呼喊,才得到老汉的回应,出来迎接。
庾攸之也不敢再向前,因陈望早有吩咐,找到此处之人,只许一人得知,而这人也得跟着入内,不得再出。
连庾攸之本人也不曾知晓那个洞口到底在哪里。
以后也不会有人再知道此处。
众女跟着老汉在山中转了半天,终于来到了一条一丈多宽,清澈见底的溪流,上面停泊着一艘狭长的小船。
两位太皇太后,两位太后,华宸长公主,呼延贵妃,焦妃,阎嫔,薛嫔,贺蔚共十人刚刚一字排开坐下。
待众女坐好,老汉撑着篙杆,缓缓向南划去。
春风和畅,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幽静恬雅,令这些在高门大院中住惯了的女人们无不心旷神怡,来自大西北黄土高坡和朔北的呼延珊、焦夫人、贺蔚等女更是恍如来到了仙境。
不知何时,小船驶入了一片桃花林,但见两岸全是粉红色的桃花,花团锦簇,芬芳扑鼻。
众女在小船上指指点点,多日来的悲痛得到了缓解。
司马熙雯摇头叹息道:“望儿真给咱们找了个好地方啊,要是还活着,能跟咱们一起来就好了。”
这句话又勾起了众女的心事,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不多时,小船划到了桃花林的尽头,前面出现了一座布满青苔的高山,山前有座洞口,溪水就是从那里面流出来的。
小船来到洞口,无法向前再划,因为里面狭窄且蜿蜒崎岖。
老汉请众女下船,到洞口的一块平整的岩石上等候。
然后从腰间取出一个凿子,找了块石头,将小船凿了一个洞,看着进了水,老汉这才上了岩石,带着众女向洞口里面走去。
洞口前方有一束亮光处,但走了许久才靠近了亮光,转过了一个峭壁拐弯处,突然山洞变得开阔明亮起来。
众女互相搀扶着走了一炷香多的时间,乍一看见一片光明,眼睛被刺得睁不开了。
待稍稍歇息了眼睛,再睁眼看过去,哇……前面是一片平整宽广的土地,竟然别有洞天!
那一排排整齐的草庐,一块接一块绿油油的田地,清澈的水池旁栽有桑竹,阡陌交纵,鸡犬相闻。
蓝天白云下,清风徐徐,夹杂着稻花香气,扑鼻而来。
有粗布衣农人在地里挥锄劳作,插秧除草,有的挎着篮子,有的赶着牛车,有的唱着古老的民谣走在田垄上……
众女看到这个场景,心中无不畅快,这就是陈望给她们安排的归隐之处吧。
多年来饱受战火袭扰,担惊受怕的她们,怎能不向往这种地方?
远离了金鼓号角声,远离了战马喧嚣声,远离了尘世间尔虞我诈,远离了胡人铁蹄践踏。
众女簇拥搀扶着褚太后和大娘,沿着大道迤逦前行,左顾右盼,无不心旷神怡,世间竟有如此美好境地。
路过一方水稻田地时,见一头戴斗笠,身穿灰布衽衣,挽着裤腿的农人正弯腰在水里低头仔细地捡着杂草,然后塞进绑在腰后的竹笼里。
走在最前面的王法慧脆声问道:“老伯,请教这是什么村子,可有空闲房舍吗?”
老农抬起头来,一边擦汗一边笑喊道:“哈哈,这位夫人,这个村子叫做桃源村,空闲房舍已经没有了,老伯我独身一人,有几间房舍,你们几位可以去我那里住宿。”
“你……”
王法慧听着这个笑声有些熟悉,蹙起秀眉,眯起一双美目仔细看去,老农胡子挺长快到胸前了,头上戴着斗笠,将半边脸遮在了阴影里。
正傻愣着,不知该怎么回话,只见老农抬手将头顶的斗笠慢慢地摘了下来。
他面色微黑,剑眉细目,鼻直口方,瘦长脸型,五官端正,三缕黑髯飘洒胸前,正笑吟吟地看着王法慧。
“陛下……真的是你!你没有死!”
王法慧一声尖叫,不顾水稻田里面的脏水,穿着罗裙就跳了进去,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陈望跟前,一头扑进了他的怀里。
陈望一把将王法慧揽入怀中,大笑着道:“哈哈,夫人,别再喊陛下了,这里没有陛下,只有夫君。”
后面众女见前面的王法慧跑进了水稻田里,又扑入了老农的怀抱,不禁都惊讶起来,但定睛细细望去,也看清了,竟然是太祖昭武皇帝!
不禁出了一片惊喊声,继而有人欢呼,有人大笑,有人高兴地哭了起来……
陈望怕她们都跳进来,赶忙把王法慧拦腰抱起,向水稻田外走去。
王法慧双手搂住陈望的脖子,一脸幸福地不住眼盯着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