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嬷嬷一席话说的薛家母女二人无地自容,薛姨妈更是摇摇欲坠,而宝钗则低垂着头让人看不清脸色。
袁嬷嬷看她们的样子并未停下话头而是接着说“当然这只是宫中情景,或许宫外几家王爷宗亲们有为府上郡主选侍读的。他们的选择总要多些。
所以我才问太太是不是记错了,或是被骗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把眼光转到了薛家母女身上,毕竟在他们看来,薛姑娘才貌双全,待人又和善,隐隐间,就是自家的几位姑娘也是比不上的。
若是不被薛家大爷连累,怎会落选。就是没想到今日从宫中嬷嬷的口里听到的另一种说法。
薛姨妈听完袁嬷嬷的话已经很是后悔自己非得多嘴说话了,宝钗倒是在她开口时就拉过她的衣袖试图阻止她,不过她自己没在意。
自己这个女儿向来有主见,若是依着她就好了,只是这会在众人探究的眼神中越的手足无措,只支吾了两声“这”
就无话可说了。
王夫人瞧着自己妹妹手足无措的样子,想要帮妹妹解围,只是先前在贾母房中之事已将她骇住,一时半会想不出可以解围的话。
倒是另一个可以出言的贾母,只做壁上观,一言不。一时间只闻戏台上的唱声。
黛玉瞧着这样,正想念着昔日情分,出言调和,就见宝钗抬起头,对袁嬷嬷道“多谢嬷嬷解惑。不然我母女二人还不明白其中关窍。
此次大约是哥哥搞错了,我和母亲是妇道人家,不常出门,父亲又去的早,家中得用的男丁只有哥哥一人。
只是哥哥也只比我略大些,在外间事上又无长辈教导,做事难免不周全,这次想来就是哪位郡主选侍读,被哥哥搞错了,偏哥哥又疼我,就急着进京,可惜还是耽搁了。”
这话一出,李长宁倒是又多看了她几眼,这既让她顺着袁嬷嬷的话下了台阶,又指出是因着薛蟠的关系,偏偏最后还说了薛蟠年纪小,凡事想着妹妹,就是外人想怪薛蟠都是不好说的。
若是不知内情的还得夸一句他二人兄妹情深。
薛姨妈听了宝钗的话忙道“很是,很是,他们兄妹二人感情一向好,虽说弄错了,但好在并未铸成大错。不过是白跑一趟罢了,还好我们家本也是要回京的。”
袁嬷嬷也赞了他们是兄妹情深。只不过。李长宁可不信袁嬷嬷看不出这里面的猫腻。
倒是贾母这时又适时的出来插话,她本就健谈,又是见多识广的,只要她愿意,自然能把众人目光都聚到她身上,就连李长宁都忍不住细听贾母的话。
等到戏罢宴毕,李长宁等人就准备回府,林言因喝了酒,虽不多,但黛玉仍然不放心,拉着林言与她二人一起坐马车,林言拗不过,只得上了马车。
三人坐在马车里,黛玉先提起了在贾家的事“今日的事,还忘哥哥嫂嫂多包涵宝玉,他就是这样的人,口无遮拦,偏又没有坏心。
这次之事是冒犯了皇家,二舅舅又是个固守礼仪之人,早就对宝玉不喜读书之事不耐,只是有外祖母拦着,不好作。
如今他又惹了这样的事,二舅舅只怕不能轻饶他。老太太也必然是要拦着的,府里怕还要闹一通,宝玉约是能长教训了。”
黛玉还不知道李长宁已经在贾家作过一通了,李长宁和林言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提,李长宁就对黛玉说“你放心,今日之事只要他们自家人不外传就不会有事。”
黛玉这才放下心来。只是她刚才的话确是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