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别。”
“明成化年间的斗彩,多见于鸡缸杯,特别是顶级工艺水平的斗彩,绝大多数为小件的东西。”
“造型小巧,比如说鸡缸杯和小把杯等。还有一种非常出名的斗彩,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别看着称之为‘罐’,但是事实上,个头同样非常小。五岁的小孩一只手轻松拿起来,甚至手心,底下有个青花‘天’字,这就是俗称天字罐。”
“但是,到了清雍正年间。则主要有鸡缸杯及鸡缸盌两种。”
“前者基本上和明成化年间的鸡缸杯一模一样的尺寸。但是,鸡缸盌却是比明成化年间的鸡缸杯稍微大一点。另外,纹饰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
“眼前的这一件,确实就是鸡缸盌,现在更多的觉得它接近碗的大小,为了更加通俗一点,就叫做鸡缸碗。”
“简单来说。清雍正年间的斗彩,器形上比明成化年间的更大。”
宋云指了指刚刚捡漏得来摆在桌子上面的鸡缸碗。
李光明和柯大柱点头。
宋云说得非常清楚
两个不同的朝代的斗彩,确实存在着器形上的差别。
“接下来是釉色。”
“成化年间的斗彩,釉色非常灿烂。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会现,有一种颜色是缺少的。那就是黑色,准确来说是黑釉。”
“最明显的就是那一只鸡的尾巴。明成化年间画的鸡尾,乍一看是黑色的,但并非真的黑色。”
“事实上。”
“成化年间,很多人想要找到润泽而牢固的黑釉,但是,根本没有成功。没有办法,只能用铁提炼出来的淡褐彩再来覆盖釉下青花烧制而成。”
“这样一来,略显呆板。”
“黑色釉到清代才获得突破。康熙年间开始用黑色釉绘画鸡尾,但是,容易剥落而且没有光泽。只能罩施粉青或紫釉加以巩固。”
“雍正时期,黑釉出现。”
“这是一种真正的新釉。这样一来,瓷器上就出现了书画的效果。书法、竹石包括雄鸡尾巴没有了任何的难度。”
“这一只清雍正的鸡缸碗的雄鸡的尾巴,用的就是真正的黑色釉。羽毛形态自然流畅,粙色灿烂,有闪闪光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