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明显还没有讲完,后来的一些事情还要靠她自己去拼凑,看着这张照片,她逾发的回忆起一些事情,那是停留在幼小时代的记忆,此刻清晰如泉涌。
每年,父亲的老战友们都会聚在一起,从小在父亲膝下长大的高薇也会被带来,耳濡目染,他们的记忆便在自己的脑海里拼凑成一张张记忆碎片。
关于铁道兵的……关于胡杨沟的……关于兵改工的……
当一张张记忆的碎片拼凑起来,后面的故事渐渐清晰。
1984年冬。
中原大地的气候明显比南疆好太多,然而有一些人却情愿还留在那个一到春天就漫天狂沙的胡杨沟,在那里他们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也不用面对现实。
工程开始时他们是以光荣的解放军身份开赴南疆的,工程结束了,他们却不再是兵,他们必须接受局长、经理这样对他们来说怪异的称呼,尽管他们还在坚持出操,坚持把被褥叠得像豆腐块儿一样。
那是一份对兵记忆的留恋,对兵的身份的认同。
老团长的办公室门前传来一阵破碎声,那是老团长正挥着不知道哪里找来的大锤,把办公室“副总经理室”
的门牌砸得稀碎的声音。
发泄完了,他尤自没有消气,把铁锤重重的摔在墙角,水泥地被砸出一道裂缝。
老团长这番火气把地方上的同志吓坏了,他们不知道这位德高望众的老团长哪儿来的这么大的火气?
部队上退下来的同志们都知道,兵改工两年了,先前因为有工程在干,这股邪火儿一直没有发泄出来,从南疆搬到中原腹地,有了常驻办公楼和办公室,反倒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什么副总经理,不干!”
老团长这声吼满楼都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的火气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实不好过的何止老团长一个人?
刚到驻地的时候,中央和地方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可是那点补助杯水车薪,突然面对什么市场,这些从前只知道服从命令的大兵们全都迷茫了,今后该何去何从?
工程局以下要自己找活儿干,可是除了挖隧道、修铁路,他们会干什么活儿?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还没有搞活,各地方全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这些从队伍上退下来的铁道兵们,除了一句自力更生,根本给不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冬天到了,新年、春节将至,有的人家里连蜂窝煤都添置不起了,一家老小就裹着被,蜷缩成一团一起御寒。
这些还能将就,可肚子一顿也饿不得啊。
“咱们为国家流血流汗,现在一家老小都搬来了却连顿饱饭也吃不上了吗?”
带着的人曾是硬骨头九连赫赫有名的风枪队长刘高卓,根据待遇,这些老兵分的公用房条件比较差,家里人口多的如刘高卓这样一家六七口人挤在二十多平小屋里的比比皆是。
孩子上学问题倒是解决了,可一家人得吃饭啊,而这个月只开出了十五块钱的工资,这会儿早就见底儿了。
老指导员齐壁光,当时任工会主席兼行政办公室主任,这种事也不是闹了第一次了,每次都是他出面劝,这一次不太好收场。
“让家属们到食堂来吃饭嘛。”
食堂负责人不干了,翻弄着眼睛,用吊尖的嗓子喊道:“不要每次都把压力丢给食堂嘛,食堂的饭菜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对不上账还不得我们自己赔?”
不论齐壁光怎么挤眼睛,食堂这一次就是不配合,还扬言这种事就算告到总公司他们也有理。
齐壁光已是两头做难,他真想对着苍天大呼,老连长啊,你把我也带走了吧。
这边的事还没完呢,另一伙人闹将进来。
“汽车连没有了汽车,你让我们抡大镐去?”
这拨人以高志远为首,矛头直指齐壁光。
齐壁光这老好人当不得了,只得放低了姿态苦苦地说:“卖解放卡是党委做的决定,我当时不过是个建议,再说,同志们都吃不上饭了,不卖卡车……”
“你少装蒜,把我们汽车连的卡车卖了给你们九连的人吃饭,我们今后喝西北风去啊?”
高志远脸红脖子粗的上前要对齐壁光动粗。
老铁道兵本来就不怎么搞军事训练,齐壁光更是常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身子骨差了一点儿,被高志远这一冲撞差点栽了个跟头,得手的高志远还要上前动手,手腕却被另一支手死死的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