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全家人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出一个不懂得热爱生活的孩子;
牺牲全家人的快乐,
培养出一个不快乐的小孩。
这是目前中国家庭的基本情形
可是,不这样做又能怎样?
大家都在这么做!
可是,我们还可以这样!
这次清明节回村里待了几天,
有两个孩子让我特别欣慰和感动。
一个是我的侄女艳艳,正读高三。
一个是我的侄孙可可,正就读幼儿园。
先说艳艳。那天我看见她时,正和她妈妈一起散步。
一对母女,走在夕阳里,有说有笑,我以为是一对姐妹。
问我旁边的弟弟,他说这是我女儿和她妈妈。
我笑着说,看来我真的老了,眼睛花了。
待她们走近,艳艳很礼貌地和我打招呼。
“只有两个月高考了,你这个状态我很喜欢”
。
我是从内心里喜欢这个侄女这种轻松快乐的临考状态。
我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
不仅是个学霸,更是爸妈的掌明珠,但从不娇惯。
获过全国作文比赛二等奖,获过英文比赛大奖。
但她该玩的时候,玩得比别人更投入。
她的弟弟爱打篮球,父母从不拿姐姐的成绩和他比。
但他一样阳光,礼貌,成绩在班上也是中等偏上。
他的父亲,对他的成绩从没提出过要求。
看着他们一家幸福的样子
我的内心里也充满了一种幸福感。
读书,原来可以很美好的,
为什么在高考前或者为了孩子读书那么多人愁肠百结,力不从心那么难受呢?
再说说五岁的可可。
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他的美好。
活泼,健康,有礼貌,有爱心。
先是对长辈的尊敬。
每次见到我,只要看到我的影子就会大声喊“满爷爷”
。
好似久别的朋友,也似无间的亲人。
以他自己的爷爷和奶奶也是一样。
前天他爷爷砍了一些楠竹
和他奶奶将竹子一根一根装到车上去
他看见奶奶很吃力的样子
跑过去悄悄对奶奶说
“奶奶,你不搞了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