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笑道:“她还是个孩子,还在长身体,让她多睡会!”
“嗯,丫头小才刚破瓜,让她多睡会,年轻人火气旺,来日方长,要懂得节制。。。。。。太奶给你俩炖野参鸡汤,好好补补。。。。。。”
太奶絮絮叨叨一番,便走进后厨与婆子交代着。
“噗。。。。。。”
贾瑞目瞪口呆,一脸黑线。
。。。。。。
香菱梳了个丸子头,蹦蹦跳跳来到院里。
这还没施以雨露,肌肤白里透红,水当当、粉嘟嘟的,伸着脖子看着厨房忙碌的太奶,吐吐丁香小舌,嗔怪道:“爷怎么不叫我起身?姨太太说,不可恃宠而骄,要勤快有眼力劲。”
“打都打不醒,还说不叫你!”
贾瑞暗思着,笑道:“家里没那么多规矩,你还在长身体,多睡会长得快!
记得你认得字的,家里有诗经,你没事多读读,空了我把唐诗三百编撰一番,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说不得你以后自个还会作诗呢!”
贾瑞就个人的知识宽度,可肆意吊打翰林大学士,缘何?
古代,囿于印刷和交通限制,知识领域呈现碎片化。
或许,几十个大学士都不一定能凑出唐诗三百。
再如,后世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无一人能全部掌握,缘何?
古代都是师徒相授,言传身教,这些国粹巨典都掌握在各个世家或宗门,试问,谁愿贡献分享?又有谁来做整合?
。。。。。。
“爷喜欢莲儿学诗,莲儿就学。”
香菱认真点点头,明眸熠熠流波。
“???”
贾瑞愕然间,便明白了。
两年后,香菱学诗,并非附庸风雅,
[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连薛姨妈、薛宝钗都都想撮合薛蟠和黛玉,香菱怎么会不知道?
明明薛宝钗也很懂作诗,为什么香菱要舍近求远,一直要等到住进大观园?她有意去接近林黛玉、模仿林黛玉,学诗就是最好的途径。
只为讨得薛蟠的喜欢。
“可怜的女儿家啊?!终究是错付了!”
贾瑞暗自叹息,道:“女儿家写诗,通常是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伤春悲秋,会让性儿敏感伤情。
但,莲儿若想成为大文人,我还是教得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