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兰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
“是连锁店。”
晓盛继续说:“竞争优势就是低成本。我说的低成本并不是拿货价低,而是低成本运营,我的核心措施就是提高商品的周转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每个店每个片区销售最好的商品,也会扫描市面上出现的新的受欢迎的商品,及时把它补充上我们的货架。
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算法调度,使商品在进库、配送方面,又快又及时,缩短商品的平均配送周期。
我们的采购存储和物流体系,与厂家配送相结合,共同提高商品的周转率。
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商品零售价,提高客户粘性。但前提是我们能做到低成本运营。
目标就是使我们的货架上永远是满满的,永远是好卖的、不贵的商品。”
“所以说这里边的核心是算法?”
小兰问道。
“是的,严格的说是两套算法。一套算法是商品监控和分析系统,另一套是商品采购配送系统。”
老杨:“那就必须要比别的便利店做的更好,才能生存下去。”
“是的,但是相信我,你弟弟算法无敌。”
杨晓盛脸上透露出自信的光芒。
确实,晓盛大学是学数学的,大学期间得奖无数,甚至国际大奖也有斩获。工作之后也表现非常突出,现在已经是团队技术总负责。
“还有一个大问题,前期资金投入不小啊。咱们家目前应该给不上你什么支援。”
晓兰补充道。
“嗯,资金方面,我已经联系好了。我上大学的两个好朋友,家里都比较有钱,他们同意投资,每人出4oo万。有这8oo万,我详细测算过了,就可以把事情搞起来,可以建一个仓库,开3家便利店,租赁一辆配送车,并且能实现正向现金流。
如果后续财务数据比较好的话,可以继续融资扩大规模。”
说着,杨晓盛把自己的手机递给杨晓兰。上面是一个exce1表格,里边有着很详细的成本测算,包括商铺租金、库房租金、人力费用、税费缴纳、车辆成本、保证金和折旧磨损等等。”
老杨还有顾虑:“目前是电商展的年代,线下购物会不会越来越少?”
晓盛摇头:“线下零售不会消亡的。比如,大哥你想买包烟,临时买个电池买个饮料什么的,这些高频低价的消费,就是零售店存在的意义。电商的配送再怎么快也不是实时的,而零售店和电商的差异化就是实时性,所以那些低价的小商品就是便利店存在的根基。”
老杨理解了,鼓励自己的弟弟:“如果确实想好了就干,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失败成功,而是不留遗憾。反正你技术水平那么强,干不下去,重新打工也行。”
杨悦欢呼道:“小叔加油,你以后就是小说里的高冷霸道总裁了。”
闲聊了一会儿,杨昭想出门结账的时候,居然碰到了自己的许久未见的二叔杨凯中,以及那个嘴特别欠的二婶。
二叔和自己爸爸是亲兄弟,是开修车店的,人比较憨厚,但是那个二婶就有点上不了台面了,极其虚荣。
二婶嘴巴一撇:“杨昭,你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你们也在这里下馆子?”
老杨懒得理她,这个女人说话一向不好听,从不考虑别人感受。杨昭只跟自己二叔打招呼,毕竟二叔对他们还是不错。
老杨把二叔引入包间,二婶也跟着进来。
二婶咳嗽了一声,瘾上来了,又开始挥了:“杨昭啊,不是婶子说你,你们家条件也困难,就不应该来这种高档的地方铺张浪费,不适合你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