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康熙耐有限,追问“所以呢”
“儿臣担心自己得了大病,十万火急,晚一点看病怕是治不了了。儿臣不敢叨扰礼佛的乌库玛姆、太太和贵妃额捏,也不想让兄弟们担心,就命太监带儿臣去京师寻黄院判看病。”
胤禟的解释有点凌乱,前后有点矛盾。不过他是个才六岁孩子,想法不同于常人实属正常。
“你到底得了什么大病”
康熙冷冷问。
瞧他现在情况很好,康熙已经料到了肯定不是什么大病。
“儿臣在吃樱桃酱的时候,把樱桃核吞肚里了。”
胤禟一脸哀伤地跟康熙道,“儿臣担心过不了多久,儿臣的脑袋上就会长出一颗樱桃树。”
康熙“”
“你就没问身边的太监,他们没给你解释”
康熙有点恼火地质问,感觉小九在把自己当猴子耍。
“儿臣不信他们的话,因为他们没吃过樱桃,更没吞过樱桃核,他们不懂儿臣的感受,完全不理解儿臣身处在多大的危险中。他们也不能保证儿臣的脑袋上一定不会长出樱桃树。”
胤禟身边的几名小太监连忙磕头赔罪。
他们是确实因为身份卑贱,不得机会吃过樱桃,以及樱桃核。虽然道理他们懂,但他们因为不是大夫,他们也不敢完全保证樱桃在九阿哥的肚子里一定不会芽长成树。如果真长出树了,因为他们的错判耽搁出了的意外,谁敢担这个责任啊没人敢
康熙“”
短短时间内,他已经三度无语了。
胤褆接着解释“早上儿臣与二弟、三弟等一起叫九弟去诵经,现九弟不在,再三问责九弟房中人,方知九弟居然病了,怕大家担心,自己偷偷去看病了。九弟才堪堪六岁啊,做兄弟的哪能眼睁睁看九一人看病于是儿臣等就决定去追九弟。因怕叨扰到乌库玛姆礼佛,故没告知,想着寻到人就立刻赶回来,应该不会耽搁什么。”
康熙缓缓吸一口气,继续问“然后呢”
“然后儿臣等追到了九弟,陪九弟去了黄院判家中看病。黄院判说没事,多吃点饭,樱桃核会自然排出去。儿臣等就打算折返了,不想在街上二弟凑巧听人说了反清谋逆之言。
儿臣和八弟主张把人抓了,交给衙门,大家立刻赶回去,省得耽搁诵经祈福的时间。二弟和三弟、四弟等都觉得该跟踪反贼,顺藤摸瓜,最好把他们都一窝端了。
兄弟们讨论了一番,最终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先派随行侍卫去跟踪那反贼,我们就在酒楼等消息。晚些时候,追踪到反贼去了永和堂,那永和堂正好是反贼的贼窝,于是儿臣等就命人去通知了步军统领鄂伦岱。确认了禁军包围了永和堂后,儿臣等就赶紧赶回寺里了,当时并未跟鄂伦岱打照面,就怕寒暄耽搁时候。”
胤礽这时候再度跟康熙赔罪,“是儿臣主张有误,此事只管交予侍卫处置就是,有什么不放心因此竟致皇父在寺中等候儿臣等人半天之久,实在不该。儿臣有罪,请皇父责罚。”
胤褆也进行了检讨,说自己身为大哥在处理问题上不够得当,有诸多需要待改进之处。
胤祉、胤禛等也赔罪,说他们思虑不够周全,没有从全局出,只兴奋想着跟二哥抓贼立功,也实在不该。
康熙“”
方方面面,都被他从各角度反思到位了,他倒是没什么话可训他们了。
关键是这帮孩子如果所言属实的话,他们可是立下大功了,哪还有必要训他们
胤禟年幼,因出于孝心,担心自己病了惹人担心,才善作主张去看大夫,可以理解。
胤礽、胤褆等孩子也是出于孝心,友爱兄弟,才去追胤禟,也可以理解。
之后因为要剿灭反贼,才有所耽搁,更在情理之中。
这其中确实有莽撞、疏忽,不够完美之处,但瑕不掩瑜,足可见他们兄弟连枝带叶,互相友爱,同时又能齐心协力对抗反贼。
看到儿子们有如此,身为父亲的他怎能不感到欣慰
但前提是这件事确实属实,而不是这帮孩子胡编乱造。康熙随即打人去核实,黄院判和鄂伦岱那边都有了反馈,情况基本符合阿哥们的叙述。永和堂的事一点不造假,真真正正就是反贼窝。
康熙很开心,把每个孩子都恩赏了一番。晚间还有政务要处理,康熙不得空留下了,去太皇太后那里请安之后,就饿着肚子却满脸知足面带笑容地走了。
走之前,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膀,对他格外夸奖了一番。
众阿哥们也服气,一点都不嫉妒胤礽,甚至纷纷在心里感激胤礽。毕竟没有二哥的出谋划策,不惜把永和堂的立功机会在这一次使用了,他们兄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安全无虞,并得了赏赐。
胤礽对于康熙的赞美并无感受,只是淡淡笑着目送康熙。
在外人看来,太子爷是受了皇帝的夸奖后,依旧宠辱不惊。
实际上,他何止是宠辱不惊,他还要杀人诛心。
他初穿回来所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拉低康熙的底线。数次气康熙,惹康熙恼怒生疑之后,又力挽狂澜平复事件的目的,就是为了磨康熙多疑的性子。让康熙知道自己的多疑会导致武断,会让自己白白生气。这样的事情多了,他自然就会渐渐意识到自己性格的弊端,而不是终其一生都在责怪别人有问题,他自己这位帝王永远都没错。
为了节省时间,康熙是骑马来的,回京时自然也要骑马。
在往回走的路上,康熙听到了自己肚子咕咕的叫声,甚至连马蹄声都盖不住他了,他不禁自嘲地笑了笑,感慨自己这又是何苦呢。明明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品性,不该是那中私逃贪玩之徒,却偏偏还是那么想他们,导致自己气得一下午没吃饭,白白生了一肚子火,白白饿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