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似是十分生气。
只是,虽然表现的很暴躁,不过朱元璋的眼神却十分平静,时不时还有一缕精光闪过。
暴躁,不过是做样子的。
刚才说话的大臣都受斥责,此时哪还有人敢多言?
殿中针对可闻,只有粗重的呼吸声,以及众大臣砰砰心跳。
半响,朱元璋的目光再次落在刘三吾身上,威严的声音再度开口:“那依你说,立哪位皇孙合适?”
刘三吾也不犹豫,像是早就准备好了一般,道:“陛下,若按长幼顺序,应当立先太子二子。”
二子,自然指的就是朱允炆。
刘三吾的话说完,寝宫之中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大臣们都深深的垂着头,尽皆不言语。
多说多错,沉默不语,明哲保身,才是正道。
在立储这件事上随便乱言,稍有不甚,便是万劫不复。
有和刘三吾关系还算不错的大臣,甚至偷偷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多言,但刘三吾却置若罔闻。
朱元璋微微低着头,眼睛眯着,时不时闪过一道光芒,不知在想着什么。
半晌,他再次深深的看了刘三吾一眼。
“好了,朕知道了,没什么事的话,你们都退下吧,立太子的事,朕自有定夺。”
……
……
……
众大臣如蒙大赦,纷纷长出了一口气。
直到这时他们才现,背后原来早已经被冷汗湿透了。
朱元璋的一句话,无疑让他们如释重负。
和皇帝谈论立太子,就是在玩火,搞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在场之人中,除了刘三吾,没人愿意蹚这趟浑水。
不多时,大臣们便都退下了。
寝宫之中,只剩下了朱元璋一人。
他独自坐在龙床上出神,背影显得有些凄凉和独孤。
或许是又想起了朱标,若是他还活着,又何必为此事担扰。
白人送黑人,最是人间伤心事。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九五至尊,高高在上,可心中苦楚又有谁知,能向何人诉?
皇帝,总是孤独的。
又过了半晌,朱元璋的平绪慢慢平复,冲着门外道:“进来吧。”
门被推开,一名身材瘦小的太监走了进来。
“陛下。”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一改刚才的萎靡,恢复了帝王威严:“事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