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
本来想说要寻一处深山古刹,出家修行的。但为了糜家的家族利益,也只好临时改口,说成……在家礼佛。
糜贞心中凄苦,可见一斑。
……
芜湖,即今安徽省芜湖市,别称江城。
后世因“芜湖起飞”
的典故而闻名天下。
这是丹阳郡的重镇之一,自古享有“江东名邑”
“吴楚名区”
的美誉,此地通江达海、水6交通方便,在后世,更是全国“十纵十横”
的重要节点城市。
此刻,芜湖县城。
临时的安东将军府上,热闹非凡。
由于宛陵是陶应的故乡,而芜湖离宛陵并没有多远,所以,先期被陶应派回老家的总管陶忠和管事黄伯、吴伯等人,也都赶来了芜湖。
在陶应与孙策交恶期间,这些人便躲进了深山,如今陶应大胜孙静,占了芜湖,这些人自然会尽快赶来相见。
与陶忠同来的,除了黄伯和吴伯等人之外,还有以前伺候陶应的那些美貌的侍婢丫环,于是,安东将军府上,又开始有了莺莺燕燕的声音。
以及某些让人听了销魂蚀骨的吹拉弹唱之声。
浪子陶应,终究是难改其浪荡本色。
除此之外,还有三千丹阳兵!
这些人,有些是陶谦留在丹阳老家的护院家兵,有些是家族中的壮丁,还有些是陶忠等人在山区里招募的山民或山越青壮。
天下精兵出丹阳。
这些人虽然尚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但稍加雕琢,便是劲卒悍兵。
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家乡子弟兵,只要好好对待,他们就会对自己特别忠心。为了尽快形成战力,陶应将这些人交给典韦许褚,给予他们亲兵营一样的待遇,也让他们接受亲兵营一样的严酷训练。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再从俘虏中抽调一些愿意从军者打散编入军中,陶应的手中便有了两万军队。由于兵力依然远少于孙策吴景,陶应决定先在芜湖按兵不动,待敌来攻。用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后制人的策略。
明月照大江。
清风拂山岗。
……
两天之后,孙策与周瑜率三万人马自北而来。
未及安营立寨,便直逼城下。
陶应闻报,携郭嘉、周泰等人登城楼而观,见其阵列齐整,威势赫赫,杀气腾腾,果然是不同凡响。
当先帅旗之下,立定一人。此人身材高大,威武而英俊,骑一匹高大的白马,手持长枪,气宇轩昂。这人便是孙策。
孙策之旁立着一人,骑的也是白马。长得眉清目秀,面目俊朗,身着银铠,腰悬长剑,于英武之中颇有儒雅之气。
这人就是因“曲有误、周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