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前提是皇帝稍微偏向一下。
朱允炆不仅没有试图达成文武平衡,反而直接转向重文轻武。】
【提到文武失衡就不得不提到朱祁镇。】
【这厮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亲征被俘,不是什么叫门天子。】
【是土木堡之变直接把自开国以来的勋贵武官埋葬,导致彻底的文武失衡,文官一家独大。】
【历朝历代的武官勋贵一般最多就两波。】
【第一来自开国打天下那批人。】
【第二来自中途王朝有问题时候平定祸乱那批人,挺过去了就两批人,挺不过去就直接亡国了。】
【大明的勋贵就来自于开国和靖难。】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
【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
大明应天府
轻轻一句话击垮了朱元璋的内心,武将们都会老去,勋贵后代都是帅才的概率可能和我老朱能得天下差不多。
而文官们只需要将知识一代代传递就可以。
老四又是藩王造反得的天下,注定了他也不会放过藩王,注定削藩。
后世不争气的儿孙又把勋贵后代全都埋葬……不争气的勋贵也是武将,天生和文官不对付。
可这下什么都没了……
藩王没了……
勋贵没了……
我想我知道我大明最后为什么亡了……
————
大明北京
同样被击垮内心的还有朱棣,藩王已经被削了,只能享富贵却没有造反的能力。
靖难勋贵又被埋葬……
那这后世皇帝能靠什么制衡文官?
外戚吗?
不对,祖制就决定了像前朝外戚乱权的事不可能生。
那大抵只有靠宦官了吧……
————
【第五:给朱元璋时期处理的官员,主要就是贪官,翻案,流放的给人家弄回来,抄家的把东西还得给人还了。】
【果然朱允炆是个好大孙,朱元璋说要分封藩王,他就削藩。】
【朱元璋判的案他就翻案。】
【正统继位就是不一样,反观造反上位的朱棣就很听老爹的话,老爹说的我都要坚决执行。】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刚举起茶杯准备喝口茶解解燥火,行到半空之中听到此言掉落在地。
一声脆响,杯子应声而碎。
心中的怒气如同撞击在一堵无形的墙上,越的强烈。
“二虎,派人去把她们母子守好。”
虽然未曾指明,但二虎知道说的是现任太子妃和现任大孙。
至于什么时候成为前任,就得看后辈接下来说的了。
若是太孙接下来政策皆是如此,怕是只有提前选块风水宝地了。
————
【第六:修改大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