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11章 所谓新政(第4页)

第11章 所谓新政(第4页)

【得承认朱允炆修改大明律确实让黎民百姓得利,当然仅仅是一点。】

【如果用一石来形容,那文官得了九斗,百姓只有一斗。】

【就这一斗文官还要分九升走。】

【到百姓手里只有一升。】

【这里面最重要的修改一项是把贪官贪污的刑罚直接减轻。】

【呵呵,很多人说南方百姓都夸朱允炆好。】

【强调一下,并不是百姓夸,是地主文人,士绅阶级夸。】

【在古代,百姓的言通常是被无视的。】

【地主文人言才是代表百姓,他们说百姓觉得好,并不是百姓觉得好,是他们觉得好。】

————

大明应天府

一声脆响,又是一杯茶杯应声而碎。

这次朱元璋不是被惊到了,而是愤怒。

群臣惶恐不安,等着老朱训话。

数息过去……

老朱仍然没有开口说话。

文官不停磕头请罪,希望老朱能骂他们两句。

能骂就不是很严重还能活下去,不骂可就要数数家里有几个口人了……

————

【第七:减税。】

【减税好吗?】

【那可太好了,当然前提你得是南方地主士绅阶级。】

【建文帝即位同年下诏“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对江浙地主进行减赋,规定“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

【江西、江苏、浙江、福建这些明朝文官的主产地,明初朱元璋定的税率是比较低的,比宋元两朝都低,宋元期间几经战乱经济未恢复的北方地区照常收税。】

【减税的地方是明初财政的重要支撑点。

减了税卫所怎么办?

藩王的俸禄怎么办?】

【宁王的大宁卫位于今天的辽宁赤峰,几乎不怎么产粮,全靠内地供应粮食,而且必须走路上消耗很大的海运,一百一十四万石粮食只够供应两年的。】

【而一个亲王在洪武九年至洪武二十八一年俸禄就是五万石粮食,这还不加其他的赏赐。】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二次更改:降为一万石。

可除了亲王还有亲王的儿孙,还有公主。】

【朱允炆表示:这才多大点事,我有一计,裁卫所,废藩王。】

【好家伙,果然是天才,脑回路是不一样。】

【第八:这一条让我一度怀疑朱允炆是南宋皇帝转世。】

【北方不重要,只要南方就好。】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去世前一年,生了很着名的南北榜案。】

【负责录取的官员声称北方士子的考卷都有问题,一个北方人都不录取全部录取南方人,公然搞南北对立,在明朝中央搞地区抱团,导致北方士子对大明中央失望,造成严重的南北对立,惹得朱元璋又大开杀戒。】

【此案最开始老朱并没有大开杀戒。】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

【老朱这才大开杀戒。】

【并且朱允炆还撤掉了北方的官办学堂。】

【只能用两个字评论:呵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