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东晋我来了 > 番外四风雨飘摇之大郑朝廷篇(第5页)

番外四风雨飘摇之大郑朝廷篇(第5页)

还有慕容垂仰慕谢安并互赠礼品等等事例,这里就不多赘述,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书籍。

公归公,私归私。

可能大家的政治见解不同,各为其主,甚至在战场上打打杀杀,但私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还是讲亲情讲友谊,惺惺相惜,来往书信,坐下来喝个酒喝个茶都可以。

例如关羽和张辽、徐晃,羊祜和陆抗等等。

时值今日,小可不得不感叹,职场中,亲戚中,朋友、同学中,已经全然没了这种君子风度。

如今是非黑即白,只要对方和自己立场不同,见解不同,对方就是坏人、恶人、仇人,没有一点可取之处,非要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小可还认为,西方历史传统的绅士风度,并不值得羡慕和推崇,我们也有,并且比他们早了上千年,相信未来某个时期一定我们还会出现魏晋时期的君子风度。

不管是不是人才,所有人都有不被人知的可取之处,不管出于什么立场,都应该得到互相尊重。

个人不成熟见解,欢迎友好探讨,欢迎指正。

之所以有现在有许多人选择了南下投奔刘裕,背叛大郑,只能说明刘裕的个人魅力和展前途实在是无法令人拒绝。

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中又提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书归正题

褚秀之赶忙入了台城,看见远处有十几骑御林军缓缓驰来,走在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金色铠甲的是光禄勋花弧,忙上前问道:“花将军,陛下现在何处?”

“陛下在乾明殿与裴公、崔公等人议事,今晨陛下就吩咐了,褚尚书若回京可直接觐见。”

花弧黝黑的团脸上阴云密布,沉声道。

褚秀之辞别了花弧,快步向前进了宫城。

穿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殿台楼阁,来到了乾明殿。

刚刚上了青石阶梯走到殿门外的平台上,见顾命四大臣正走出殿门,褚秀之赶忙闪在一旁,躬身施礼道:“微臣拜见尚书令、中书监,见过侍中、中丞。”

走在前面的裴堪铁青着脸,像是回答又像是恼怒地哼了一声,看也没看从他身边走过,扬长而去。

后面的崔达经过他身边时,摆手道:“秀之,回来就好,去见过陛下吧。”

说罢,随着裴堪的背影走了。

阳启和皇甫奋也向他匆匆回了一礼,没有说话,径直去了。

褚秀之顿觉自己去见陛下已是毫无意义,但又不能不复命,毕竟十天前离开谯城赴建康,陛辞时皇帝对他还是充满了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安抚刘裕,说服他进京述职。

进了乾明殿,褚秀之看见陈何正怒气冲冲地在大殿中央走来走去,他赶忙上前,躬身一揖道:“微臣拜见陛下。”

“嗯……长清,你回来了。”

陈何挥了挥手,示意褚秀之起身。

褚秀之小心翼翼地垂道:“微臣未能完成圣命,甚是羞惭,在寿阳时闻南方叛军——”

陈何挥手打断了褚秀之的话,恨恨地道:“一帮乌合之众,不足道也,朕气恼的是傅亮等官员竟提前偷偷跑到南方投靠了刘裕叛贼!”

“微臣在路上也有耳闻,此等背信弃义之辈,贪生怕死之徒走了也无甚可惜,待平定刘裕叛军后一并治罪,陛下保重龙体,切勿动怒啊。”

褚秀之劝慰道。

年近五旬,身材肥胖的褚秀之身份特殊,父亲褚歆是当年高祖成武帝陈谦时兖州重臣,姑母褚蒜子更是被太祖陈望以母待之,陈何也对褚秀之视为心腹。

听着褚秀之的劝慰,陈何依旧是余怒未消一边挥着双手一边走向殿中央的龙榻,继续怒道:“朕方才责备了裴堪几句,他竟然提出告老还乡,长清,你说说,傅亮等官员私自逃回南方,他们作为辅大臣难道没有失察之责吗?朕难道还不能说他几句了!”

褚秀之心中暗暗吃惊,想起刚才裴堪那愤怒的表情,心道,原来如此啊。

只听得陈何继续怒道:“都走吧,都走吧,朕还就不信了,没有他们,一个刘寄奴就能翻了天!”

褚秀之不好掺言,抄着手,低头想着心事,傅亮这些中低级官吏走了影响不是很大,如果裴堪也走了,那势必会令整个朝局动荡起来,人心惶惶。

外加刘裕反叛打着奉皇帝衣带诏的名义“清君侧”

,主要目标就是裴堪,他平时日理万机,朝乾夕惕,有目共睹,这又得承受来自于内外多大的精神压力啊。

陈何已经坐在龙榻上,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平复心情,白净脸庞上的因暴怒泛起的红潮稍稍退了下去。

褚秀之鼓了鼓勇气,沉声劝道:“裴公也是两朝老臣,为我大郑尽职尽责,夙夜匪懈,现今形势,陛下应昭告天下,驳斥刘裕的谎言,给予裴公信任,君臣同心同德方能打败叛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