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问我‘有什么想法’……老实说,我只觉得‘莫名其妙’。我完全不懂大家为什么要怀疑我,光是这样就让我举止慌乱、不知所措,而那使得我看来更加形迹可疑,更是令人起疑。”
我想起任职信用合作社时被怀疑盗用公
款的事,分明什么证据也没有,就立刻怀疑钱是我偷的。但是轮到窃贼,那个被大家当成偶像的职员,同样也没有任何根据,连不在场证明也没有问过,就获得众人的全面信任。
还不止如此,即使在借贷侦探梦藤先生揭穿真相后,还有人顽固不移地坚信“那个人才不会做这种事”
。
“当这种事一再重复,被怀疑到‘习惯成自然’,结果造成只有洗刷冤屈、摆脱嫌疑的技能无人能及,还真是本末倒置。”
雇用侦探,摆脱不必要的嫌疑,固然是有效的防卫策略,然而一旦变成收支两平——严格来说是出现赤字——就得说实在没什么意义。
至少没有实际收入。
总之几乎每次都落得回家吃老本的下场——原本应该采取“尽量不要被怀疑”
的对策才是——但为时已晚。
“也就是所谓的……‘李下不整冠
note"
src="
m。cmread。wfbrdnewbooks2479581164757958oebpschapter06imagesImage0。jpg"
data-der-osskey="
AT_FgaYDElsHrRO2Kh7_FgBCTemp_13392727。jpg"
data-der-srcbackup="
imagesImage0。jpg"
>#pageNote#0’吗?”
围井小姐说道。
“这样听起来,你好像认为原因出在被怀疑的人身上?”
“不是的,呃,对自己没自信的时候或许会这么想,但我基本上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正因为不这么想,才更难受。”
不认罪的话,会被认为没有在反省,一旦道歉了,又会被认为在说谎。问题是,我本来就不用认罪,也没有在说谎。受到怀疑时,我根本就找不到事由来忏悔“早知道”
。
没什么原因,故原因不明。
顶多只能诅咒命运的蛮横无理,但是里
头往往又穿插着人为的意图,所以也不能全部推到老天爷头上。看到我的遭遇,应该连老天爷也会说“才不是我的错”
吧。
“硬要说的话,‘以前曾经被无缘无故地怀疑过’这项事实,似乎就足以使人对我更起疑心。”
“因为曾被怀疑,所以才被怀疑吗?”
诧异爬上围井小姐知性的脸庞——莫非是心想这也太惨了吗。
是呀,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惨到无可救药。
可是,这也是现实。
人生路上,有时候即使没“整冠”
,只是走过“李下”
也会被怀疑。当这种事一再重复,就成了理所当然,遇到也没什么感觉。会觉得这是“常有的事”
,我觉得还算是好的。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不要走在“李下”
就好了,可是如果不知道其他的路,就只能走在那条路上。开拓不同的类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修路可是个大工程。
“就像一旦有了前科,就容易被列进嫌疑人名单那样的感觉吧。即使实际上,当事人根本没有前科。”
与其说是附和我的说法,更像是她的独白。
或许并非是身为采访者,而是她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有感而发。
“接受社会的制裁,有了前科的人,之后由于很难找到正常的工作,逼不得已只好再犯——也会发生这种恶性循环。”
“……这也跟‘以前被诈骗过’的欺诈被害人,往往又很容易再次成为骗子的目标的
状况类似。”
我本身不曾遭遇过诈骗,听那些被骗过很多次的人说起他们的经验,我也曾有过“第一次也就算了,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骗呢”
之类的疑问。
这么说来,会有人认为“被骗那么多次,问题该不会是出在被骗的人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