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生叹了口气,知道他能闹腾,也知道不能不让他见证这事最後的结果,只好答应了。
去衙门的那天,程景生和杨青青带了很多人一起。
除了黑五作为关键的证人之外,还有很多,有前年上山服徭役後,吃了五精丹深受其害的各村村民,有受人哄骗,为了五精丹倾家荡产的街头乞丐,还有很多妻离子散,孤儿寡母的百姓。
受冯记祸害的人,何止成千上万。
程景生写好的供状,上面不光有冯记这一阴谋的前後始末,最後,还有这许许多多证人按下的手印,程景生和杨青青带着这份供状走遍了周围了许多给村子,红色的指印就按满了一页纸又一页纸,最後,整份供状看起来已经像一本厚厚的书。
程景生和杨青青捧在手里,只觉得沉重得可怕。
一群人就这麽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府衙前,一路上,跟上他们聚集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为人群聚集得多,所以,冯府的人也早早就听见了风声。
冯广才这几天为了找儿子,已经焦头烂额了,又听说程景生和杨青青纠集了一街的人来告状了,他早早就赶到了府衙门口,红着眼睛冲上来拉住了程景生:「果然是你在背後没完没了地捣鬼,我儿子呢!是不是也被你们拐走了?」
「我劝你还是别着急要回你儿子。」杨青青却在一旁冷笑道,「到时候,你再谢我们的恩情也不迟。」
冯广才气得恨不得当场就把杨青青掐死,被程景生一手给挡开了,他咬牙切齿说:「谢恩?当初没把你弄死,还是我手软了!」
杨青青说:「勾结洋商祸害百姓可是死罪,会殃及族人,等判罚下来,你自然是得掉脑袋,你儿子少说也得被连累流放。幸亏你已经报了官说儿子走失,不然的话,就等着让你儿子流放到千里之外的烟瘴之地!」
冯广才冷哼了一声,道:「你不会真以为,凭你们几个草民,几张不如擦屁股纸的所谓供状,就能告倒我吧?」
「这不仅仅是几张供状,」程景生沉稳道,「这是成百上千个家庭,这上面都是活生生的人命。」
冯广才依旧嚣张跋扈:「好,那你们倒可以试试看,看到最後,到底是你这区区一沓子命如草芥的所谓人命重,还是我百年冯记的这块招牌重!」
*
多年之後,杨青青还记得他与程景生在公堂上互相扶持的那一天。
知府果然从一开头就对他们极尽恐吓威胁之能事,连着冯记的人一起对他们咄咄逼人,几次三番要以无故闹事为由把他们拖下去打板子。
多亏了衙门外面群情汹涌的百姓,随时准备挤进去护着他俩,知府还从未见过民情如此激愤,一边抹着汗让人去调兵来镇压百姓,一边与程景生他们周旋。
最後,杨青青从怀里把冯记勾结洋商的那份契书拿出来的时候,知府和冯广才都是满脸的惊愕恐慌。
冯广才更惊又怒,想到自己竟轻信了那张杨青青还给他的假契书,气得发狂,差点直接扑上来把杨青青给撕了,而知府也终於汗流浃背,直接不想再让杨青青他们开口说一句话,也不再有心力小心周旋,冲动之下把一筒行刑的签字一股脑全丢在了地上,叫衙役直接把他们两个打死。
百姓都叫嚣着往衙门里冲,被调来的兵丁用木棒和鞭子强行镇压着。
一时之间,群情汹涌,恶化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好在,这时巡抚梁大人及时到场,镇住了场面,知府的脸色一下子灰败不堪,而冯广才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冯记的药铺彻底关了门,不仅在本府本州,全国各地的分号也都由官府收了,贴上了封条让人重新盘走。
冯广才上刑场那天,倒是真的感谢了杨青青和程景生,哭着喊着让他们照顾好他儿子,别让他真的小小年纪就成了流放的罪奴。
杨青青答应了,只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程润生的学堂如今办得大了,每年都有许多寄宿的小学童,就让冯广才的儿子跟他们一起上学吧,将来若是能读书明理,也能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杨青青也是後来才知道,原来冯记如此不择手段地大肆敛财,是为了上供给当时京城正在夺嫡的王爷,做支持他的幕後小金库。
那位王爷显然是被他的某个更有本事的兄弟给斗倒了,然後才有了冯记的灭顶之灾。
不过,这些上头神仙斗法大事,杨青青是不太关心的。
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上层人们,和他们永远没有尽头的互相斗争和倾轧,不论是非兴亡,对於百姓来说,都是一样的灾祸罢了。
所以比起那些所谓的大事,他还是比较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较关心今天中午能给程景生丶未满和自己做些什麽好吃的东西。
第109章大结局~
大雪封山之後,温泉山庄是不营业的。
一年的辛勤劳动正式宣告结束了,杨青青和程景生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第二天一早,带着未满和几个夥计一起,把山庄的门锁了,回山下的村子里过冬。
夥计们牵着几头梅花鹿,拉着的板车上,柳条笼里装着一群大鹅和兔子,狗群也在前前後後跟着,冬天山里太冷,动物们也要和人一起下山。
北国冬日深长,严寒逼人,但杨青青偏偏还是最喜欢冬天。
干完了一年的活,冬日里就是纯粹的放松玩乐,因为太冷的缘故,就算再勤快的人,也得被迫休息,相当於所有人集体放假,多令人轻松惬意呀。